您的位置:首页 > 婚嫁 >

内部控制制度,是促进企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新消息

来源: 白熊财经 时间: 2022-10-10 19:48:11

前言

内部控制制度是促进企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更是企业实现成本控制、提升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所以,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支持。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需遵循全面性、重要性等基本原则,并通过明确治理结构、强化风险控制和活动控制等多项措施,共同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资料图】

(一)明确治理结构

治理结构也叫法人治理结构,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前,要明确治理机构,比如权力机构、决策机构,明确不同机构的权责,保证不同机构之间的独立性与制衡性。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共同组成治理结构,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方案、战略方针、治理方案等都是由企业内部决策层及利益相关者参与决定的,所以,需要对治理机构予以明确,确保能协调好不同产权与主体之间的效益与矛盾。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要以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等为组织框架,在这一组织框架下设立内部控制的职能机构,负责内部控制各项工作的开展,并能确保业务实施期间的信息畅通。

在内部控制中内部审计是一种特殊形式,内部审计可以对企业内部运行状况进行客观的监督与评价,对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否适当、合法与有效进行评价,以此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等是内部审查的主要对象。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可靠与有效,会受到人力资源政策的直接影响,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营造的关键所在。所以要求人力资源政策方面,要能做好对于“人”的管理,也就是能从招聘、培训、考核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在对员工的管理、考核与激励下,实现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落实。企业文化也是内部控制制度管理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但是,很容易受到企业管理者的忽视,企业文化是约束员工行为、提升员工归属感的重要手段,同时,也能激励员工,提升其工作积极性,所以,企业需要积极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确保企业的内在凝聚力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

(二)强化风险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要做好风险识别与控制,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需制定不同业务部门的目标,并能形成可辨认与管理的风险机制,对企业所面临的内部与外部风险进行了解。风险识别需要对企业暴露与未暴露的风险因素进行收集与分析,了解企业在经营管理期间存在的风险,以及引起风险的因素主要有哪些,要能通过有效的风险识别机制,及时了解企业内部与外部风险。在了解风险因素、风险危害程度后,需要针对风险做好应对措施,避免或者降低风险,以免对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1.风险规避

企业为规避风险,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段或者措施改变或回避与风险因素高度关联的业务,避免承担相应的风险。为避免和减轻损失,企业通常会放弃、停止该业务的相关活动,例如,航空公司在遇到恶劣天气后取消班次、公司研发的新产品在试制阶段发现问题,及时停止研发等。

2.风险承受

企业在承受风险前,要对风险与收益进行综合分析,在科学权衡后依然愿意承担全部风险,而且风险是在自己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且无须对风险采取措施。例如,某企业有小型仓库一个,在实际应用期间存储一些市场价值较小的待处理设备,但是如果为防止设备被盗而雇佣一名保管员,就会增加成本支出;但如果不雇佣管理员,就会面临失窃风险,所以,企业需权衡成本因素,做出是否愿意承担失窃后所产生的全部风险的管理预算。

3.风险降低

为降低风险对企业产生的不良后果,企业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防控措施,来降低发生不利后果的可能性。在措施制定前企业要对成本与效益进行权衡,并能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降低经济损失。

4.风险分担

风险分担就是企业借助他人力量来分担一部分风险,通过购买保险与业务外包等措施予以实现。以某高校食堂为例,可以将业务承包给第三者,在食堂业务外包的方法下降低风险。

(三)强化活动控制

企业在经营管理期间会涉及很多业务活动,这些业务活动会对企业发展产生极大影响,一般情况下需要通过综合风险控制措施,强化活动控制,将风险降到最低,且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1.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中的“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是指在组织设计及职务安排上,将不相容职务分开交给不同人员或不同部门。企业会计业务不能由一个人全部承担,例如,会计的业务与监督由一个人承担,这个人可能要对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进行承担,也可能会对这种错误行为进行掩盖,对于这样的职务一定要实施职务分离。

2.授权审批控制

企业在经济业务办理期间,要按照程序授权与批准。所以一定要保证企业各项业务开展符合程序要求,且各岗位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审批要求与程序对经济活动进行审批。

3.会计信息系统控制

会计信息系统包含着诸多信息,这些信息能为投资者、债权人提供精准可靠的决策信息。所以,在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内部控制期间,需使用会计语言予以记录与分类,强化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有效控制。

4.财产保护控制

企业为避免财产发生风险或者流失,需通过财产保护控制制度,强化对财产的安全与完整性保护。财产可以分为有形与无形财产两类,所以,企业需采取必要措施对财产进行分类,制定科学的控制制度。

5.预算控制

企业为做好内部控制,要能对未来某个时期内的收入、支出、现金流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并能通过预算控制,及时了解所需消耗的成本,然后细化经营目标,并能落实到部门及个人,严格按照预算要求予以执行。

6.运营分析控制

企业内控制期间,各项活动的开展需对经营活动进行综合分析,了解企业运营的效率和效果。通过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对企业运营活动进行分析,然后对企业的运营情况、问题及原因等进行了解,并针对问题制定改进方案。

7.绩效考评控制

企业需要通过绩效考核工作的有效开展,了解企业目标计划执行效果,并能通过监测工作及时了解在具体执行期间,是否存在问题,然后能对执行部门及员工予以奖惩。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期间,要严格按照绩效考核体系的实施,激励与约束员工行为,确保能为企业发展提供可靠支持。

8.加强企业会计队伍建设

夯实企业会计人才队伍基础,提升会计人员素质能力:一是通过专业培训让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综合能力;二是通过职业道德培训,让会计人员遵守相关的行为规范。

(四)强化内部监督

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期间,要能对内部控制的实施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督。通过内部监督的强化,需及时发现内控缺陷,并及时制定完善策略,纠正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不足,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可靠性与合理性。

1.制定内部控制监督制度

企业通过制定内部控制监督制度,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监督人员的职责与范围,明确监督程序与方法,确保监督机构及人员能按照要求开展工作。

2.加强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

首先,开展日常监督。通过日常监督对企业内部控制情况的实施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日常监督的主要方法为:内部制度允许情况的信息获取与分析、内部部门与人员沟通获取的信息、账面记录与实物资产的检查比较、内部控制有效性监督。其次,专项监督就是要通过企业发展战略、组织结构等对重大事项与变化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通过针对性监督检查,及时了解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在监督检查过程中,要将专项检查与日常监督相结合,发挥各项监督在内部控制实施中的作用。最后,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情况应当形成书面报告。需要将监督的内容形成书面报告,要在报告中对制度的缺陷,以及存在的问题予以揭示。内部监督报告的传递需顺畅,在发现问题后要及时予以处理。同时也要通过改进机制的实施,确保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

(五)完善信息与沟通机制

企业需要建立健全信息与沟通机制,要在良好的沟通机制氛围下,能对内部控制相关信息进行精准收集与传递,实现各项信息在企业内部传递的可靠性与有效性。信息沟通制度的制定与完善能确保信息质量,为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提供保障。信息与沟通机制的完善,要通过信息质量、沟通制度、信息系统的完善与明确,确保通过有效沟通,能让各项活动与业务得到有效开展。内部控制需借助完善的信息与沟通机制,确保企业内部沟通的有效性,以支持内部控制制度的顺利实施。

结语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要求明确治理结构、强化风险控制、强化活动控制、强化内部监督与完善信息沟通与沟通机制,共同为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提供保障。

标签: 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