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类资产比例最高可达45%!监管对险资松绑,对我们有何利好?
这几天,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优化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深化险资运用市场化改革。
这个通知和保险公司未来投资权益类资产的比例息息相关,可能会导致各大保险公司之间投资收益产生分化,总结一下主要有以下4点:
1、将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及风险状况等指标,明确八档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最高可到占上季末总资产的45%,最低则只有10%,且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足 100%的保险公司,不得新增权益类资产投资;
(资料图片)
保险公司权益类投资上限将分为8档
2、责任准备金覆盖率不足100%的人身险公司、资金运用出现重大风险事件、资产负债管理能力较弱且匹配状况较差、受到处罚的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不得超过15%;
3、增加集中度监管指标,规定投资上市公司股票不得超过其总股本的10%,分散投资品类及风险,同时引导险企进行长期价值投资,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4、现有投资超过规定配置比例的,原则上应当在12个月内逐步调整到位。超过集中度比例的,不得新增相关投资,但无需卖出。
根据《通知》规定,有人欢喜有人愁,可能会造成"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局面"。
通过梳理168家保险公司(包括寿险公司和财险公司)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可以发现:
·33家险企权益类投资比例上限可升至45%;
·8家险企权益类投资比例上限可升至40%;
·26家险企权益类投资比例上限可升至35%;
·36家险企权益类投资比例上限维持在30%;
·45家险企权益类投资比例上限降至25%;
·18家险企权益类投资比例上限降至20%;
·2家险企权益类投资比例上限降至10%
168家保险公司上季度偿付能力及权益类投资比例上限
监管要提升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的比重,目的是为了引导险资长期资金入市,提振市场信心,提高保险公司投资预期收益,并让广大投保人得以享受到收益提升带来的红利。
但提高权益类投资比例,不能以牺牲险资安全性为代价,所以这次监管会将投资比例上限划分为8档,越安全的保险公司,权益类投资比例上限就越高。
放宽优质险企权益投资比例上限,和前两天国常会上提出要取消保险资金股权投资行业限制,有着异曲同工的目的。
近十年来,监管也一直在逐步放宽权益类投资比例,最早在2010年7月,原保监会规定权益类投资比例只能在20%以内;到了2014年2月,则将该比例放宽到了30%;再到这次新规,将比例最高放宽到了45%。
但是我们要知道,虽然权益类投资比例上限放宽了,但是保险公司不可能一下子就把投资资产提升到上限,这还需要有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根据银保监会数据,今年一季度末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运用余额为4.38万亿元,占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的22.6%,其中长期股权投资、股票和权益类基金占比分别为10.1%、8%和2.8%,距离目前30%的比例上限仍有一定空间。
下图是国内5大上市保险公司权益类投资比重,从中可见一斑。
5大上市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占比
此次监管对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松绑,对资本市场而言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根据今年一季度数据测算,如果全行业权益配置比例提升1-5个百分点,有望为权益市场带来2000-10000亿元增量资金。
最后能否让我们普通投保人享受到这部分增量收益呢?
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体现在我们的保险分红或万能收益之中,如果投保有分红型保险或万能型保险,有望提升预期收益;二是保险公司可以通过提高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从而降低保费,让我们从中得到利益。
当然,第一种方式随权益市场实际收益而变化,比较容易实现,而这第二种方式就要看保险公司是否愿意让出更多的利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