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婚嫁 >

景业智能研究报告:核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国产替代领跑者-天天新消息

来源: 财是 时间: 2022-11-26 09:52:02

(报告出品方/作者:中信证券,刘海博,李越,李睿鹏)


【资料图】

公司概况:国内核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领域领跑者

公司是国内核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领域的领跑者。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核工业系列机器人、核工业智能装备、非核专用智能装备等,产品主要应用于核工业、新能源电池及医药大健康等领域。2021年,公司收入3.5亿元(+69.0%),归母净利润0.76亿元(+44.0%)。22Q1~3,公司收入2.2亿元(+44.1%),归母净利润0.50亿元(+83.3%)。

公司专注于核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研发制造,自成立以来高速成长。(1)核工业领域:公司于2015年尝试将机器人技术引入核工业领域,并研制了第一套核工业智能装备样机。2017年,公司核工业机器人试制定型。2018年,公司研制了放射性物料转运装备、箱室智能装备、核化工智能化系统等核工业智能装备工程样机。2019年,公司核工业机器人和智能装备相关产品开始进入工程设备供货阶段,公司业务进入高速成长期。2020年起公司开始进行基于数字孪生、边缘计算等数字化技术,研制新一代核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

(2)非核领域:公司于2017年开始新能源电池领域智能装备推广应用。2019年公司开拓大健康领域智能装备,并开始获得医药大健康领域智能装备订单。2020年,公司开始进行基于数字孪生、边缘计算等数字化技术的智能教学装备的研制。目前公司主要客户为中核集团、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等大型央企的下属企业和科研院所。同时,公司还为其他军工、新能源电池、医药大健康、职业教育等行业客户提供智能制造装备及解决方案。

商业模式:从事核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的研发、采购、生产及销售

公司主要从事核工业系列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的研发、采购、生产及销售。(1)销售模式:公司的销售模式可分为直接销售和间接销售。直接销售为公司与产品的最终用户或其关联方签订合同并供货;间接销售为公司将产品销售给总包方、集成商等直接客户,其再将公司产品与其他部件、模块集成或组装后销售给最终用户或其关联方。2018-2021H1,公司直接销售收入金额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5.2%、75.7%、67.7%和36.1%;公司间接销售收入金额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4.8%、24.3%、32.3%和63.9%。由于项目规模、交付内容、产品技术复杂程度等差异,直接销售和间接销售各期的收入占比存在一定的波动,总体而言,公司以直接销售为主。

(2)采购模式:公司的原材料采购主要采取以产定购的采购方式,除通用的紧固件、电缆等材料外,一般不进行生产备货,而是根据客户订单安排原材料采购。公司采购原材料主要包括外购标准件和外购定制件两类。外购标准件包括机械、电气、气动、液压等标准部件,外购定制件主要通过公司提供设计图纸或技术要求,向具备加工制造能力的供应商采购的定制部件,包含各类机械加工部件和定制组件。(3)生产模式:公司实行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一般在获取订单并完成产品技术设计后,组织生产。每个订单生产采用项目制管理方式。公司的产品主要为非标定制化的产品,其核心技术主要在于产品设计,同时也贯穿了产品的生产全流程,包括产品设计、自制加工、外购定制、装配与调试等环节。

(4)研发模式:公司产品以自主研发为主,具体由技术研发中心负责。技术研发中心下设先进技术研发室、研发一室、研发二室、研发三室、智能产线研发室、核化工研发室和系统控制室,开展核心产品、项目和核心技术研发工作。各项核心技术是根据行业需求和项目开发需要,通过自主研发而逐步形成的,并经过客户实际应用与验证,不断优化和完善。

财务分析:公司业绩高速增长,各项财务指标优良

公司2019、2020、2021年、22Q1~3分别实现收入1.0亿、2.1亿、3.5、2.2亿元,同比+26.1%、+105.1%、+68.9%、+44.1%;实现归母净利润0.27亿、0.53亿、0.76亿、0.50亿元,同比+35.5%、+98.8%、+44.0%、+83.3%。

公司业绩保持高速增长,公司取得上述经营成果主要依托于以下三个方面:1)核工业的战略地位以及转型升级的需要推动核工业领域智能化需求的增加;2)综合竞争能力突出,公司实力赢得客户认可;3)产品技术附加值高,公司的盈利能力较强。从结构上看,2021年,核工业智能装备/核工业系列机器人/非核专用智能装备/其他业务分别实现收入3.0/0.11/0.14/0.21亿元,核工业智能装备和核工业系列机器人是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2019-2021年,核工业领域相关产品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9.1%、81.2%和90.0%;非核专用智能装备是公司除核工业领域相关产品以外积极拓展的业务,2019-2021年,非核专用智能装备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0.6%、17.7%和4.0%。

公司整体毛利率维持较高水平,2021年有所下降。2019-2021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60.5%、52.5%、44.6%。2019年,公司的毛利率较高,主要原因为部分箱室智能装备的项目毛利率较高,拉高了该类产品毛利率及公司综合毛利率。2020年,公司箱式智能装备的项目减少,放射性物料转运装备的项目增加,总体的毛利率水平回升到2018年的水平。2021年,公司非核智能装备业务因客户需求变更技术参数更改次数较多、安装调试过程较长耗费的成本较多进而毛利率较低,拉低了公司总体的毛利率。

2021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为1.9%/10.6%/8.2%。(1)销售费用率:2019-2021年,公司销售费用率分别为5.7%、2.6%、1.9%,公司销售费用总额有所上升,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有所下降,主要原因为公司客户较为集中,营销人员对于客户关系的维护较为稳定。(2)管理费用率:2019-2021年,公司管理费用率分别为15.1%、10.3%、10.6%,公司管理费用略有上升,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公司管理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有所下降。(3)研发费用率:2019-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2.4%、10.2%、8.2%,为了应对客户新产品的工艺需求、不断提高公司产品的先进性,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19-2021年公司的研发费用金额呈上升趋势。

行业趋势:核工业智能装备和机器人发展前景广阔

核燃料循环产业关键设备国产化替代需求迫切。核燃料循环产业是整个核工业产业链的一环,也是核能发展的大动脉,包括铀矿开采、冶炼、转化纯化、同位素分离、燃料元件制造、乏燃料后处理、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核电站反应堆等多个环节。目前我国加大了对核工业的持续投入,核工业智能化升级趋势明确,但在核工业关键设备制造和建设经验方面仍存在不足,我国核工业迫切需要将关键进口设备自主创新国产化。

乏燃料后处理为整个核燃料循环产业中的关键环节,乏燃料处理需求紧迫。我国为贫铀国,铀资源高度依赖进口,同时乏燃料放射性对环境危害巨大,因此合理处理乏燃料将提高铀资源的利用率和减少核废物的危害,是核电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中国核电站至今已积累了较大规模的乏燃料。随着核电建设未来步入快车道,我国乏燃料规模预计也将不断增长。

根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中国大陆已运行核电机组乏燃料年产量已达1000吨以上。根据BP《EnergyOutlook:2020edition》的相关数据分析,中国核电的年均增速为5.4%至6.0%,若按5.4%的增速对乏燃料产出做等比估算,我们谨慎预计2035年的乏燃料年产出约为2450吨。而目前我国乏燃料处理能力仅为50吨/年,在建处理能力也仅为200吨/年,尚未形成规模化乏燃料后处理能力,离堆贮存能力也已基本饱和,未来乏燃料的处理需求紧迫。

乏燃料后处理智能装备市场规模高速增长。乏燃料具有放射性强、毒性大的特点,后处理厂的生产空间热室内充满核辐射与酸性腐蚀物质,人无法也不被允许在该种环境下工作,这就激发了乏燃料后处理厂对机器人和智能装备的需求。据BP《EnergyOutlook:2020edition》的相关数据分析,如果国内在2035年达成乏燃料年处理能力与产出平衡,需再建设3-4个800吨/年后处理厂,根据在建200吨/年的乏燃料处理厂投资额估算,每个800吨/年的乏燃料处理厂投资约1500亿元,总投资4500-6000亿元。

根据《TheCostofReprocessinginChina》(MatthewBunn,HuiZhang,LiKang)分析,后处理厂设备投资约占后处理厂总投资规模的39.8%。目前我国核工业设备智能化率(智能化装备投资所占后处理厂设备投资的比例)约20%,随着我国核工业智能化发展,智能化率有望逐步提升至50%-60%。我们按此测算,2021-2035年,国内乏燃料后处理厂的智能装备市场规模预计为1182亿元,平均每年市场规模为79亿元。

核电建设加速以及核技术发展将带来广阔的核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市场空间。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以及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核能年度发展与展望(2020)》中数据,预计到2025年,我国在运核电装机达到70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到2035年,在运和在建核电装机容量合计将达到2亿千瓦;核电建设有望按照每年6至8台机组稳步推进。我国核电建设将进入快速发展期,由此带来其上下游的乏燃料后处理及核燃料循环产业、核电站反应堆退役处理领域、核电数字化等相关建设投资的同步发展。

此外,核技术应用于医学与健康、农业、环保等国计民生领域,是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战略新兴产业之一。核技术应用在发达国家已形成庞大的产业链,根据中国核工业报报道,美国核技术应用产业的年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例约为4%-5%,而中国目前不及1%。参照发达国家,预计中国未来核技术应用领域也会较快增长,由此带来广阔的核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市场空间。

竞争格局:海外厂商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公司成为国产替代领跑者

海外公司目前占据着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公司的核心产品核工业系列机器人和核工业智能装备涉及核工业特殊作业领域,客户对技术研发、生产管理的标准极为严苛,导致该行业准入门槛高,国内从业者相对较少。行业内主要企业来自国外发达国家,其中与核工业装备相关的企业主要是法国Getinge集团的子公司LaCalhene、德国Carr集团的子公司Wälischmiller、法国Orano集团、美国Destaco公司的子公司CRL。

公司成为国产替代领跑者。本土厂商方面,江苏铁锚、成都航天烽火精密机电、沈阳机器人等公司有少量涉核产品。景业智能是核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领域国产替代先行者,从产品来看,公司电随动机械手、分析用取样机器人、核工业智能装备相较于国内外产品竞争优势明显。以产品电随动机械手为例,公司电随动机械手具备三种操作模式,可提供更多功能和选择,优于国内外同类产品;公司产品操作端反馈力度相比国内外同类产品较大,并可调节,技术相对先进;公司产品可采用两种安装方式,工作空间可覆盖整个箱室范围,相比国内外同类产品,技术相对先进。

竞争优势:人才、技术、产品、客户优势共筑公司核心壁垒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1年研发投入达到2860万元。2019-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2.4%、10.2%、8.2%。截至2021H1,公司拥有研发人员82人,占员工总人数38.3%。公司IPO募集资金计划用于产品研发中心建设等项目,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研发实力。

标签: 乏燃料后处理 营业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