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金融机构助力低碳转型需要足够的激励机制
(资料图)
来源:媒体滚动
来源:国际金融报
12月10日,在2022第四届外滩金融峰会上,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表示,对于碳排放、气候变化问题的应对方法,除了通过市场机制、企业加强自律实现净零排放外,更看好多方结合的道路。
周小川表示:“总的来说,政府计划、市场和企业自律多方面的力量可以相结合,多多益善。但需要对每一种办法的利弊、可行性及最后落实的可能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这些措施如何分工、主要依靠什么,都应有明确判断。”
周小川表示,需要进一步研究关于能源供给和能源安全之间的关系,其中最需要落实的一点,就是电力供给、电力行业的转型和电力安全之间的关系。因为能源需求很大一部分在将来的体现方式就是电力。而且很多行业未来的减排努力,就是它们减少石油等化石能源,转向使用电力。当然他们希望未来能够用到的电力都是绿色的、零碳的电力,但这需要转型,需要大量的投资,也需要在技术方面有新的研发。
他认为,要大力提高当前太阳能和风能的装机容量,现阶段要大力增强调峰机组容量和储能容量。比起调峰机组,储能更绿色一些,但限于储能技术还有待开发,目前作为后备的电力供应调峰机组还不能立刻停下来。与此同时,电网的建设、调度能力、改造以及电网在定价机制改革等方面都有非常重的任务。在这些方面做出努力,为以后化石能源逐步淡出奠定基础,荡平道路,又不以拉闸限电为代价。
周小川认为,应对气候变化是一种转型,也就是低碳转型,需要注重公正,最大的困难在于没有说清楚钱从哪里来。未来全球气候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是否能够顺利实现减排。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转型,进行设备更新、改造。同时,还需要在科研方面、科学技术方面进行大量投入。所有这些资金的缺口,大家有各种各样的计算,总的来讲缺口非常巨大。
尽管有大量的金融企业做出承诺,但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应该说绝大多数金融机构都是“金融中介”,是用其他人的钱,帮助他们投资或者贷款,或者是做其他金融理财产品。如果没有足够的激励机制,并不是它们自己承诺就可以拿客户的钱做这件事、那件事,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
“应构建全球碳市场之间的可控连接,使得发达国家的金融力量可以通过购买其他市场上的碳配额、碳减排抵免或者碳信用,一部分实现金融的融资转向。边境调节税应该返回到发展中国家碳市场,帮助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进行减排,以及对森林和土地的保护。”周小川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