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增额终身寿有前途?详解美英日第三支柱保险产品,百变年金独占鳌头-焦点滚动
新书在售,火热抢购!
(相关资料图)
注:本文系中国保险学会年度研究课题(编号ISCKT2022-N-1-09)《商业养老保险在养老第三支柱中的功能定位及发展规律探寻——基于多国比较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仅为课题组观点,不代表所在公司立场。
课题组核心成员:刘方涛、张蕊、费清、田梁裕、王爽、梁阳,均供职于泰康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文章内容略有删改,大标题为编者所加。
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银行、公募基金已纷纷撸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相比之下保险业显得仍有些踌躇不决。
银行占据了开立账户的渠道优势;庞大的短期储蓄客户数量为长期养老金转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特定养老储蓄、养老专属存款、养老理财等产品推陈出新;自个人养老金正式实施以来,各家参与试点的银行纷纷开启开户送红包的“抢客户”模式。
养老目标基金经过四年的实践已经比较成熟:目前全市场共有206只养老目标基金,合计规模约950亿元,其中129只已纳入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根据东方财富(300059)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中旬,2018年、2019年成立的养老目标基金年化回报均值分别达7.6%、5.83%。
而目前仅7款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入选首批个人养老金名单,根据银保监会统计数据,自试点起至今年7月末,所有在售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累计保费23.5亿元。
面对激烈的竞争,保险业如何才能在养老第三支柱的庞大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从美、英、日三个发达市场的经验来看,秘籍或是:年金保险。
“不够灵活”——消费者常常这样评价年金保险,甚至一些业务员也因此显得有些缺乏底气。
相对应的,增额终身寿险凭借其“可养老也可应急,既保本又灵活”的特点,一跃成为近两年的现象级产品。
但事实上,年金保险在产品设计上具备灵活性的空间,它可以、也应该成为养老金融中的多面手,为保险业打下一番天地。
01
美国:年金险占比47%,灵活变额年金充分发挥养老资金积累功能
从保费规模来看,年金保险是美国寿险行业的顶梁柱。根据美国寿险业协会公布数据,2020年,年金险保费3013亿美元,占当年寿险总保费收入的47%,远超占比28.1%的健康险及占比29%的传统寿险。
图19-2美国寿险公司保费收入结构(百万美元)
数据来源:ACLI,Life Insurance Fact Book 2021。
美国年金险得以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抓住了资本市场发展的机遇,创新发展变额年金保险等新型产品,完美契合了中等风险偏好的消费者“痛点”。
随着美国股市1982年起进入快速、长期上涨通道,投资者风险偏好逐渐提升,保险业及时创新发展变额年金险、指数年金等新型险种,通过“低保底+高浮动收益”等产品形态,将产品的风险控制在中等水平,介于基金、股票等高风险产品和传统定额年金保险、债券等低风险产品之间。
根据美国寿险行销调研协会(LIMRA)数据,2020年,变额年金保险规模在年金险市场占比达45%,指数年金、固定年金占比分别为25%、30%。
图19-4美国年金险保费收入结构(十亿美元)
数据来源:由美国寿险行销调研协会(Limra)公布数据整理而得。
美国变额年金险的细分产品形态非常丰富,在资金积累的核心定位之下,拓宽细分领域市场。例如,在保证收益率方面,有附加保证收益和不附加保证收益两类,可由投保人自行选择;在保证收益的方式上,分为最低身故利益保证、最低账户价值保证、最低年金领取金额保证等;在收益率设置策略方面,分为设置产品的损失下限(即Buffer Rate)、收益上限(即Cap Rate)、不同的追踪标的(如标普500、纳斯达克100等)、变动收益参与率(即Participation Rate)等等。
从美国第三支柱IRAs账户的资产结构来看,强调资金积累功能的变额年金险符合美国消费者的主流需求。
根据美国投资公司协会(ICI)公布数据,自1980-2021年间,共同基金以及证券、ETF等其他资产的占比持续提升,2021年占比已超90%。
虽然保险在IRAs中规模占比仅维持在5%左右,但截至2021年,在美国近14万亿美元的市场中,保险的绝对累计规模也超5000千亿美元。
图19-3 IRAs账户的资产构成及占比
数据来源:ICI,The US Retirement Market Fourth Quarter 2021。
此外,税收优惠政策也助年金险一臂之力。在20世纪70至80年代,美国颁布的一系列法案中,对企业年金、年金保险等实施了减税、免税、延迟税收等激励政策,包括1974年的《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案》(ERISA)、1978年的《国内税收收入法案》、1986年的《税收修正案》等。
02
英国:发挥长期保障功能,通过即期年金保险领取期对接第二、三支柱个人账户
与美国恰相反,英国保险业把年金保险的长期保障属性发挥得淋漓尽致,致力于填补第二、三支柱在领取期的金融产品空白。
在退休前的资金积累期,英国第三支柱的个人账户以资金积累为目标,保险产品未参与其中。
不同的个人养老金账户类型可选择的投资标的范围不同,普通个人养老金(Personal Pension)和利益相关者养老金(Stakeholder Pension)都是由金融机构以投资组合的方式提供资管产品供参与人选择;而自主投资养老金(Self-invested personal pension)则可由消费者自行选择投资标的,包括股权、股票、债券、ETF指数基金、商业地产、农业用地等。
而在退休后的资金领取期,则转由年金保险提供长期乃至终身的领取保障。退休人员可将退休前积累起来的资金一次性趸缴购买即期年金保险,实现分批、长期领取。
英国的监管部门也尤其注重退休后的养老资金规划问题,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参与人在退休时购买即期年金保险。
在2015年之前,政策强制要求退休人员在75岁前,将其养老金个人账户中积累的资金转换为终身领取的年金保险。
在2015年名为“自由与选择”(Freedom & Choice)的养老金改革实施之后,将退休后资金规划的更多选择权交给了参与人自己,可自主选择转化为年金保险,也可选择一次性领取、继续投资、分批提取等方式。
但政府及监管部门在为退休人群提供养老金规划建议时,仍然把年金保险作为一个重要的养老金规划方式。再加上一次性领取将被征收较高的税,因此仍然有较多参与人选择转化为年金保险。
值得注意的是,英国的第三支柱可以视为是第二支柱的延伸,参与人的第二、三支柱个人账户共享税优额度,领取金额合并计税。因此,即期年金保险事实上起到了同时对接第二、三支柱的作用。
通过在领取期对接第二、三支柱,英国年金保险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空间。根据英国保险协会(ABI)数据显示,2008年,由养老金个人账户转换而来的年金保险规模达115亿英镑,而其他由个人自主购买的年金保险规模5千万英镑。
从产品形态来看,英国的即期年金保险也针对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衍生出不同的细分形态。如每年领取固定金额的平准型年金(Level annuity)、每年领取的金额以固定比率增长的变额年金(Escalating annuity)、每年领取金额随通胀水平变化的通胀挂钩型年金(Inflation-linked annuity)、领取金额与被保险人的身体状况或生活方式挂钩的增强型年金(Impaired or enhanced annuity)、终身领取的终身型年金(Lifetime annuity)、领取年限固定的短期或定期年金(Short-term or fixed-term annuity)、被保险人身故后其配偶可继续领取的联合生存年金(Joint life annuity)等。
03
日本:通过缩短年金保险保障期限、收益挂钩国外资本市场等方式,防范利差损风险
日本开始经历长期利率下行的时间较早,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长期位于全球较低水平,其保险业也积累了较丰富的应对经验。
利率下行曾给日本保险业带来了巨大冲击。1990年-1997年,日本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超6%下滑至2%左右,保险公司此前销售的高预定利率的长期保险进入长期利差损时期,1997年-2000年的三年间,共7家大型寿险公司相继倒闭。
自2016年起,日本更是进入负利率时代,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也于2017年再度大幅下调至0.25%,导致产品吸引力急剧下降,年金保险规模显著收缩,诸多人身险公司逐渐停售长期年金保险。
根据寿险业协会数据显示,2017年个人年金保险新单件数由2016年的207万件下滑至87万件,随后持续下滑至2020年的66万件。
日本个人年金保险新单件数(万件)
数据来源:日本生命保保险协会《生命保険動向》。
为了应对长期低利率环境,规避保险公司的利差损风险,日本的年金保险产品形态也逐渐发展出区别于其他国家的特点:
保障期限较短,年金领取期间多为3-20年,较少提供终身领取保障。
部分产品收益率与缴费及保障期限负相关,例如第一生命保险公司某款锚定外汇利率的变额年金保险,缴费30年内保证利率为1.2%,超过30年为0.5%。
产品的收益率多与外汇市场、国外的股市挂钩,在海外市场寻找较高收益率的可能性。
保证收益率较低,以日本第一生命人寿的在售年金保险为例,与日本国内的债券股市等挂钩的变额年金保险,收益率大致在0.1%-0.5%之间。
在这样的环境下,日本保险业也在养老第三支柱中摸索出了自己的定位,即通过中短期的年金保险,为第一支柱基本养老金延迟领取期间提供收入补充。
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规定,第一支柱基本养老金开始领取时间越晚,则每年能够领取的金额越多。
因此,初老群体可选择在刚退休的5年、10年或15年中,通过商业年金险补充收入,之后再开始领取第一支柱基本养老金。
此外,日本保险公司还通过团体年金保险,拓展养老第二支柱的市场。据日本企业年金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月末,DC计划资产中,团体年金保险产品占13.3%,信托产品、存款分别占54.8%、31.7%。
结语
在不同的宏观、市场环境下,美英日三国的年金保险市场发展出了不同的特色,也在当地养老第三支柱的体系中找到了不同的定位,占据了属于保险业的一片市场。
从消费者的需求角度来看,年金保险的产品设计是具备灵活性空间的,完全有能力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根据消费者风险偏好高低的不同,年金保险的收益率可以设置为固定的、与资本市场走势挂钩但同时提供保底保证的、或者在损失下限值和收益上限值之间浮动的。
根据消费者年龄大小的不同,可以设计为注重养老金积累功能的延期年金保险,也可以设计为注重领取期资金规划的即期年金保险。
根据消费者对于养老资金规划的不同,年金保险的期限可以设计为保障至终身的,也可以设计为固定保障期限的。
更重要的是,年金保险还有区别于其他金融产品的独门绝技——定时的年金领取,甚至是持续终身的年金领取。
在长寿时代,养老金的积累固然重要,但退休后的长期资金规划也同样不可忽视。要克服短视的人性弱点,年金保险是最好的选择。
借鉴美、英、日三国经验,充分发挥年金保险产品优势,国内年金保险市场同样大有可为。当然,要大力发展年金保险,离不开政策的支持:
借鉴美国经验,发展变额年金险、商业养老金等新型产品,提高积累期的增值能力。
借鉴英国经验,发展即期年金保险,引导、鼓励消费者在退休时对接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账户,发挥终身保障功能。
借鉴日本经验,及时调整预定利率上限,根据资产负债匹配能力合理确定年金保险期限,提前防范利差损风险。
而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参与变额年金保险、即期年金保险的创新,可以极大拓宽年金险产品的目标客户群。同时,变额年金险较低的保证收益率以及即期年金保险相对较短的保障期限,也有利于降低长期利率下行趋势下的利差损风险。
当然,保险公司或许还会存在一点顾虑——变额年金险的账户型属性,以及即期年金保险相对较短的积累期,将明显降低产品的新单价值率。
但随着行业不断走向成熟、竞争日益充分,如何在利润和规模中取得平衡,是所有险企必须要直面的课题。
客户和需求就在那里,创新探索或许就是保险业抢占养老金融市场,乃至走出发展瓶颈的密钥。
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标签: 保险公司